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行情
PASSIVE
PASSIVE币
市值:$315.15万
$12.19 -2.37%
$25.54 24H最高
$1.38 24H最低
$86.59 历史最高
$0.39 历史最低
2792.77万 24H成交量
$8.86万 24H成交额
9.44亿 总量
-94.3% 24H波幅
49.62亿 流通数量
$7.69 昨开
$12.19 昨收
79.31% 流通率
2025-09-06 更新时间
PASSIVE币数据
PASSIVE币介绍

Passive币是一种专注于提供被动收入机制的加密货币,通过去中心化金融(DeFi)应用场景为用户创造可持续的收益机会。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支付型数字货币,而是通过抵押加密资产(如BNB、ETH或稳定币)来赚取收益,并支持借入去中心化稳定币(如lisUSD)的创新型代币。Passive币的设计理念源于对区块链技术赋能金融领域的探索,其核心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收益分配,减少用户主动交易的需求,从而降低参与门槛并提升资金效率。这类代币通常与DeFi平台深度绑定,例如PASL币(Passive Income Silver Lever)和PSI币(Passive Income)等变体,均围绕被动收入主题开发,通过质押奖励、流动性挖矿等机制吸引投资者。

在DeFi生态快速扩张的背景下,Passive币的发展前景与市场对被动收益的需求紧密相关。更多传统投资者进入加密货币领域,对低门槛、自动化收益工具的需求显著增长。协鑫能科等企业已尝试将新能源资产收益权代币化,类似模式可能为Passive币提供现实世界资产(RWA)锚定的机会,进一步拓宽其应用场景。香港的Ensemble沙盒项目等监管友好环境也为这类创新提供了试验田,允许测试代币化发行与结算流程。从技术层面看,Passive币若能解决区块链可扩展性问题并优化智能合约安全性,有望在跨境支付、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实现更高效的资产流转。

Passive币的市场优势主要体现在其经济模型设计上。与其他数字货币相比,它通过固定总量机制和通缩模型维持价值稳定性,例如部分变体采用零知识证明技术保障交易匿名性,同时将手续费控制在极低水平。去中心化架构使其免受单一机构控制,而快速交易确认(接近实时完成)则提升了用户体验。Passive币生态中常内置多重激励机制,如持有奖励或治理权分配,增强了用户粘性。这些特点使其在竞争激烈的DeFi领域中形成差异化优势,尤其吸引长期投资者而非短期投机者。

行业评价对Passive币呈现出谨慎乐观的态度。分析师肯定其创新性,认为它代表了金融民主化的实践方向,例如通过降低KYC成本(如Blockpass平台)或简化跨境结算流程来赋能中小投资者。另监管不确定性仍是主要挑战,各国对DeFi的立场差异可能导致市场分割。技术风险也不容忽视,2024年多起智能合约漏洞事件警示了代码安全的重要性。像朗新集团等企业的RWA实践表明,若能与合规框架结合,Passive币类项目可能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桥梁。

精选资讯
Paul Atkins上任后迅速推动加密监管松绑,ETF获批、监管指导、诉讼和解齐头并进
渣打银行与全球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及链上技术公司OKX联合宣布推出开创性的全球质押资产镜像项目
区块链网络和稳定币的时代已经到来:技术、市场需求和政治意愿正形成合力。
在我们看到10亿人类上链之前,我们将看到10亿个代理上链